10月13日下午,浙江大学杨芊教授受邀为管理学院师生作题为“用科研讲好中国故事,提振文化自信”学术报告。本次讲座为管理学院名家讲坛系列之一,院长助理刘冰教授出席活动,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林伟鹏教授主持讲座。


杨芊教授围绕“解谜中国公民诚信之争议”这一主题,从现有研究入手,通过建设性的复制实验“丢钱包与捡钱包”引入文化视角的对话,并详细讲解了采取复制实验的准备工作和研究团队需达成的共识:极致复制,学术中立,追求真理。随后杨芊教授介绍了复制实验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实验流程等内容,指出通过文化心理学的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所导致的不同行为特点设计更能反映集体主义文化的诚实测量方法。最终结果显示,在集体主义的内敛、克制和行为约束下,公民更倾向于表现出内向型的诚实行为,“捡到钱包”后会妥善保管并等待失主回来找寻;但在个人主义的彰显、自信和行为独立的影响下,公民则更容易表现出“主动联系”的外向型诚实行为;以此指出厂肠颈别苍肠别原有研究的有失偏颇。
杨芊,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心理认知与行为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讲浙江大学通识核心课《幸福心理学》。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和面上基金、美国国立卫生院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0个科研项目。在PNAS,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从事中国文化下的心理与行为健康研究,致力于采用积极心理学、行为科学理论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赋能权力下位的患方和被照顾者,在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框架下促进积极老龄化。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协会团体心理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学校专委会副主委。出版专著1部,参编规划教材1部,其他教材4部。(图文/陈培培)